机械强度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1-9669
国内刊号:41-1134/TH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1086 人次
 
    本刊论文
机械基础教改初探

  摘 要:机械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很多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之能更好地为专业技术课服务,笔者做了一些浅显探讨。


  关键词:机械基础 兴趣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C-004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教育教学水平显得越发重要。机械基础作为很多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如何与时俱进对这门课程进行教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探索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特别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学习机械基础效果并不好。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学校已有的实训设备,将教学搬进实训车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运用机械性能测试装置,可以对各种典型零部件以及不同的机械传动进行实训教学。学生通过观察,首先对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不同的传动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将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致。紧接着能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中如何进行选择。“传动形式在实际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种与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知识没有了排斥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探究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本课程涉及到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把所有的教学放在实训车间进行是不现实的。这时为了能清晰地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质,在教学中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雨刷器、公交车门的启闭引入铰链四杆机构,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其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通过动画演示杆长的变化、机架的改变与机构类型的变化规律及杆长的变化及机架的变化与机构类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更能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师仅仅用单调的语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的传统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贯彻够用的教学原则


  随着教学目标的明确,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更要贯彻 “必需、够用”的原则。在以往教学中,有时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一些推导、证明,基础较差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仅没有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帮助,还会让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今后实用知识的学习。这与我们培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是不相符的。例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证明,学生掌握很有难度,取消了这部分的教学,学生学起来立刻轻松了,对今后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影响,这就是够用原则的体现。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零件的结构设计、维修、安装、调试等内容的讲解上就要加大力度,这才符合将来他们就业的需求。所以说教学要时时体现出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需求,这才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规律。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基础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这门知识的掌握一直是我探索的一个课题。对我系一个汽修班的教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个班级进行了两个月的实践教学后,才回到课堂学习这门课程。原想时间紧会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可事实出乎意料,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原因就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实践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扩展能力,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时,老师轻轻一点,学生就恍然大悟,而且对知识把握得特别到位。例如讲解轴、轴承等知识时,学生有了减速器拆装的经验,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高兴。所以说通过实践知识的培养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实践生产过程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能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克服教学工作中长期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技能;重学科体系完整,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重教师中心地位,轻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弊端,采取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能满足现代企业需要的,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相当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林晓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3,(7)。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机械强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机械强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